圖片取材自bicycle club台灣版第14集p.40~41. 
我唯一看過的爬坡幾何車,真的不能下坡. 
(若有侵權,請告知,立即取下) 
 
雜誌上的說法, 
這車的角度是模仿上坡抽車的角度,
這樣可以達到坐的抽車的效果. 
我實在搞不懂, 
怎麼還會有人相信市售公路車會有爬坡幾何勒?? 

每個人都長的不一樣,
需要的車架幾何就不盡相同. 
然後個人習慣出力的方式與技巧也不同, 
需要的車架幾何也不會一樣..... 
純爬坡幾何,除非像雜誌圖片一樣, 
但市售車根本不存在這種幾何. 

越野車真的就比較屌, 
還可以改變前後避震器的行程, 
來達到上下坡所需要的車架幾何角度.  

和車友閒談中,

車友VANDEN表示,
爬坡幾何大濕都說要小於73度(72.5, 72,度),才叫爬坡幾何.

我個人認為這又是古典鋼管車的重車爬坡想法了.
有一派的人,上坡會坐的相當後面.
至於另一派爬坡要往前坐的,立管這麼的小,是要怎麼爬??
(而車友Lion表示,Contador爬坡會往前坐.) 

 總之,別再相信車架有"爬坡幾何"這種事了. 
 (沒有爬坡幾何,但有爬坡設定)

=====
以下是自己的文章,從討論區收回來放.
原討論串
http://5i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316&t=1519938&p=6 
 

人與車之間,會互相限制and適應。
每家車廠的幾何設定都不同,設計者的理念也不同。
這個就像買衣服搭配一樣,每個人穿出來的風格不一樣。

車架幾何,是設計者的期望。
只能說某些車子的設計,寄望能有比較好的爬坡效率。
但配上人之後,可能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。

爬坡專用車種,不存在,但有爬坡設定。

看看日本雜誌的登山賽設定,大盤只有小齒片,沒前變速器。
減輕重量的爬坡設定,OK的。

輕量化,減低負擔,有助上坡。
可是當你的輸出功率,大到讓車子型變,力量沒有用在傳動上......
這樣的重量減輕,沒有幫助。

市售會被稱之好爬坡的車架,大多是輕量化車架。
但請記住,考慮一下自己的體重與出力。

當你夠快,請考慮一下風阻的問題。

 我心目中適合爬坡的車......
1.輕量化(但不能輕到車子會軟)
2.騎的夠快,風阻也要考慮
3.窄一點的外胎,外胎的滾動阻力也要低

4.更強的自己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ced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