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想中的成車選購過程,包含下列步驟。

01.與車主溝通,確認車主需求。
02.瞭解車主體能與運動條件,有無任何傷病。
03.粗略量身,瞭解車主身體條件。
04.確認車架SIZE,取出實車與車主溝通。
以上為購買前準備

05.架車上訓練台,實際試騎。
06.確認彎把把型,是否能讓車主在下把位使用煞車。
07.確認彎把寬度與車主肩寬。
08.確認坐墊寬度與車主座骨寬是否合適。
09.使用不同長度龍頭,讓車主確認感覺。
10.與車主作"基本騎乘觀念溝通",整體細調。
以上為確認購買後的步驟
不包含若是使用"卡踏","專用踏板與鞋子的購買"。
-----
買車前的準備,多半是要掌握車主的情況。
我總認為多花一點時間瞭解對方,可以避免很多問題的產生。
另外,多花一點時間做瞭解,也可以"過濾"客人......(笑)

個人最怕遇到"主見非常強烈"的車友,很可能會無法溝通。
雖然作生意,東西能賣出去有利潤就好。
但提供不適合的東西,或是明知客人的想法有瑕疵而購買.....
這樣的生意很難長久。
-----
確認購買,主要就是調整了。
以公路車來說,我調整的依據是要讓車主各個姿勢都能使用到。
上下把位,平把位,都要能用到。

成車要儘量接近量身訂做車,就只能靠修改調整。
1.彎把  (越野車的話是平把手)
2.坐墊
3.龍頭

我先動公路車彎把,是因為常常遇到,
下把位按不到煞車,所以不用下把位的人。
而彎把的寬窄,還有彎把的前伸量(REACH)和深度(DROP),
都會間接影響龍頭長度,所以先動彎把。

坐墊的寬度,一定要配合車主的座骨寬,
並且要讓車主瞭解使用座骨坐的方式。
只有坐定坐穩,才能來談"坐墊高度"。

龍頭長度,沒啥特別了。
就拿一些不同長度的龍頭更換,讓車主自己選。
-----
硬體方面的調整,受限於成車原廠搭配的關係,
多半"更換會有加價"的問題產生。

有的車店選擇生意的方式,工廠怎麼配,車就怎麼給。
因為不用調整出廠設定,很多調整過程都省了。

而車主購車後作零件更換,
舊的零件多半只能留在自己家中。
還不如一開始找細心的店家作購車與調整,
也許購買時有可能會"有加價的問題",
但卻能確保車子適合自己,還可以避免舊零件處理的麻煩。
長遠來看,這樣的"購車加價換零件",絕對是划算的。
-----
上面的調整,指的都是"人車配合"的調整。
單指車子硬體性能,如變速準確or煞車,這種調整好是應該的。
(調不好的店家,也別去光顧了)
而指導騎乘的部分,主要靠車主自己的努力,
店家指導的好可以事半功倍。

其中細部的過程,
因為都必須靠臨場經驗處理,實在無法詳述。

購買單車,若還只是停留在"付錢拿貨走人",這樣的方式。
真的非常容易陷入"買賣業的價格戰"。
曾身為單車同業的我,
希望單車店都可以拿出服務的專業與態度
這一行的利潤真的不好,
若是在不拿出真正的服務保住利潤,只怕單車店會越收越多。
-----
特別感謝  
我服務過的阿綸單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ced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